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历年真题 >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五批

日期:2019-08-28 10:00   来源:河南教师资格证网  阅读: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冶金技术》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9日 甘肃省兰州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中国古代的冶金技术
  
  2.内容:
  
  在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已经出土有小件铜器。这些早期铜器,只是一些小件工具或生活用具,而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
  
  商代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分布相当广泛。一些大型铸铜遗址的发现表明,当时的生产规模已经相当大。西周时期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铸造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湖北大冶铜绿山的矿产自春秋时期开始采冶,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在属于春秋时期的矿井遗址中,有石质工具和铜质工具;而在属于战国以后的矿井遗址中,有大量铁质工具。
  
  现在已知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是春秋晚期的遗物。战国中期以后的铁器,在许多地区有大量出土。
  
  在两河流域、地中海沿岸和埃及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铁器。中国使用陨铁和人工冶铁都较前几个地区稍晚,然而冶炼块炼铁和生铁大体与之同期。块炼铁是低温(约1000℃)炼制出来的产品,需经锻造才能制成可用的器件,又称锻铁。生铁又称铸铁,是高温(1146℃)冶炼的产品,可以直接铸造器件,有效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河北易县战国燕下都遗址出土的铁器中,有经过淬火的钢件,表明当时炼钢和淬火工艺已经有所发展。
  
  汉武帝时代推行铁业官营制度,全国设铁官49处。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有了革命性的变化。竖炉冶铁由起初的自然通风演进到人力皮囊鼓风,然后又发展到畜力鼓风。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创造出水力鼓风装置——水排,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技术更为先进的灌钢法,用此法制作的兵器坚韧锋利。北宋时期,已经有了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冶铁炉的温度因此得以提高,于是加速了冶炼进程,提高了冶铁业的生产效率。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围绕主要冶炼技术提两个问题。
  
  (3)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1.请简述什么是青铜时代。
  
  2.作为历史老师,如何正确使用历史教科书?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关于中国古代纺织业的相关知识,并设问:在上节课中我们都了解了关于纺织业的什么知识?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知道反映了中国古代辉煌的纺织技术以及规模,那么在中国古代除了著名的纺织业外,还有那些令人惊讶的手工业技术呢?引出课题《中国古代冶金技术》。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冶铜技术
  
  教师提问:俗话说三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青铜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述?
  
  学生回答:三千年前是中国古代冶铜技术最辉煌的时代,代表了当时冶铜领域的高度发达。
  
  教师展示中国古代冶铜技术的纪录片,并提出问题:指出青铜器出现的最早时间,归纳商周时期冶铜业的特点,并说明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
  
  学生回答: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晚期,商代生产规模大,周代铸造工艺最好。其主要代表作有商代“后母戊鼎”、东汉“铜奔马”。
  
  教师补充讲解:早期铜器,只是一些小件工具或生活用具,而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商代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分布相当广泛,生产规模已经相当大。西周时期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铸造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二)冶铁技术
  
  过渡:夏商周之后很少有著名的青铜器问世,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容易冶炼、更加廉价、资源更加丰富的铁器。
  
  教师展示战国时期矿井遗址以及配图说明提问学生:从以上史料中我们能得出说明结论?
  
  湖北大冶铜绿山的矿产自春秋时期开始采冶,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在属于春秋时期的矿井遗址中,有石质工具和铜质工具;而在属于战国以后的矿井遗址中,有大量铁质工具。
  
  学生回答: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铁矿以及冶炼工具。
  
  教师补充:现在已知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是春秋晚期的遗物。战国中期以后的铁器,在许多地区有大量出土。
  
  教师展示秦汉、魏晋、宋元时期冶铁业的史料请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8分钟时间讨论:在不同时期各个朝代冶铁技术发生了哪些变化?
  
  材料一 秦汉时期,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秦灭六国后,迁冶铁业者赵人卓氏、齐人程郑入蜀,使临邛(今四川邛崃)发展为又一个冶铁业中心。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实行冶铁官营,在全国设铁官49处,每个铁官下属一至几个作坊。已经发掘的汉代冶铁或铸铁遗址有20多处,多数建在有铁官的地区。这些作坊中,一种以冶铁为主(一般设在矿山附近),另一种以铸铁为主(设在城市郊区),少数是冶铸兼作。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广泛使用的灌钢是一种生产工艺简便、产品质量优良的重要制钢方法。北齐綦毋怀文造宿铁刀的精湛工艺,特别是淬火热处理技术,使古代钢铁技术体系更为完善。河南渑池出土的近2000件铁器中,有455件六角轴承是具有17种规格的系列产品;1101件V形铧是互换性很好的成套组装犁铧的组成部分。这些产品反映当时使用钢铁器物所达到的普遍程度。
  
  材料三 宋代已较广泛用煤炼铁,又推广了用胆水从铁中提取铜的技术。铜冶也扩大规模。广东岭水铜场有10万人从事开采。元代较大的冶铁中心有44处。綦阳铁冶有冶户2764户;燕南燕北17处铁冶用工3万余人。
  
  学生思考回答:汉武帝时代推行铁业官营制度,全国设铁官49处。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有了革命性的变化。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技术更为先进的灌钢法,用此法制作的兵器坚韧锋利。北宋时期,已经有了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冶铁炉的温度因此得以提高,于是加速了冶炼进程,提高了冶铁业的生产效率。
  
  教师补充:冶炼工具也发生了变化,竖炉冶铁由起初的自然通风演进到人力皮囊鼓风,然后又发展到畜力鼓风。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创造出水力鼓风装置——水排,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教师提问:结合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思考中国古代手工冶铁业的发展对于中国古代经济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手工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比如在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瓦解了旧制度,同时经济的发展促进科技的发展,比如宋元时期出现著名浑天仪,完全用铁制造。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回顾本课所学知识。
  
  2.作业:对比中国古代与其他古国之间冶炼技术的差别,并写成小论文,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中国古代的冶金技术
  
  (一)冶铜技术
  
  1.夏商周最为著名
  
  2.后母戊鼎、铜奔马
  
  (二)冶铁技术
  
  1.春秋出现、汉代官营
  
  2.技术:灌钢法
  
  3.工具:水排
  
  【答辩题目解析】
  
  1.请简述什么是青铜时代。
  
  【参考答案】
  
  青铜时代,是指人类社会已经发明和制作了青铜器,运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使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代。我国商周时代是青铜文化的光辉时期。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物,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这些青铜器物制作精巧、造型优美,种类繁多,风格独特,是我国古代金属艺术的珍品,也是研究古代社会的珍贵文物。
  
  2.作为历史老师,如何正确使用历史教科书?
  
  【参考答案】
  
  (1)基于阅读的理解。深入钻研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研究历史教科书;以单元为单位阅读教科书;仔细阅读每课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基于教学重点的拓展学习。通过阅读和理解教科书的过程,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可以指定合理的学习方案,并且对教科书学习顺序进行调整,对学习内容进行拓展。扩大阅读范围,寻求更多更适用的教学材料。
  
  (3)基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依靠学科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首先是以教科书为蓝本的。因此,教科书能否发挥作用,也是教师需要在刺激学生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合理使用教科书,使其发挥作用。
  
  高中历史《现实主义美术和印象画派》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9日 河北省邯郸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现实主义美术和印象画派
  
  2.内容:
  
  19世纪中期,兴起了注重表现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美术,代表人物有法国的米勒和俄国的列宾等。米勒的作品主要反映农民的生活和情感,代表作有《播种者》《拾穗者》等。俄罗斯画家列宾满怀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深刻展现了俄国的社会现实,对劳动人民的悲惨处境寄予深切同情,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渴望。他的代表作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9世纪后半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批青年画家以“不关心主题思想”为宗旨,反抗保守陈腐的主题思想。他们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印象派因法国画家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而得名。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象画派进一步发展,强烈主张个性的抒发。作品大多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明快,富于装饰韵味。荷兰的凡高是这一时期印象画派的著名代表。凡高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他的作品《向日葵》让人感受到灼热阳光下的灿烂。法国画家塞尚擅长画静物,色彩反差强烈,立体感强,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围绕主要现实主义美术提两个问题。
  
  (3)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1.除了现实主义美术和印象画派,你还了解哪些绘画流派?
  
  2.注意到你的教学中常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什么?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回顾: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了18、19世纪以来的新古典主义画作和浪漫主义画作。感受到了绘画家对艺术的追求,对理想的向往。其实不同的艺术流派都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产物,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艺术殿堂,再去领略艺术的魅力,一起学习《现实主义美术和印象画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现实主义
  
  1.背景
  
  教师讲述:现实主义美术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使得人民及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因此他们要求真实地表现现实,并且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判。
  
  2.代表人物及作品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并提问:现实主义美术有哪些代表画家和画作呢?
  
  学生回答:代表画家有法国的米勒和俄国的列宾等。米勒的代表作有《播种者》《拾穗者》等,列宾的代表作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画作《拾穗者》《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并提问:哪位同学结合课下搜集的资料来鉴赏一番?
  
  学生甲讲解:米勒的《拾穗者》主要反映了农民的生活和情感。画面上那衣着俭朴粗陋的农妇,在空旷平原的麦田里默默拾穗,正是法国乡村生活的缩影与社会现实的写照。作品无声地倾诉着农民的贫困与饥苦,焦虑与哀愁,隐含着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
  
  学生乙讲述:列宾的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刻画了酷烈的阳光下,荒芜的河滩上,一群衣衫褴褛的纤夫正在竭尽全力地拖拽沉重的货船。画家以淡绿、淡紫和暗棕色描绘的填空,加剧了苦难和悲凉的效果。列宾的画作满怀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深刻展现了俄国的社会现实,对劳动人民的悲惨处境寄予深切同情,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渴望。
  
  过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到了19世纪后半期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绘画流派,这就是印象画派。
  
  (二)印象画派
  
  1.背景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并设问:为什么会出现印象画派呢?
  
  学生回答:一些青年画家想反抗保守陈腐的主题思想。他们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2.代表人物及作品
  
  教师提问:这一绘画流派有哪些代表人物呢?有何特点?大家看看老师在多媒体展示的画像和代表作,同学们上台来介绍一下。
  
  学生讲述,教师总结:莫奈喜欢室外作画。强调光和色的瞬间效果,画家用凌乱的笔触展现了雾气交融的港口早晨:晨曦中,海水呈淡紫色,天空被着以暗红、由厚薄、长短不一的笔触绘就的水波烟烟生辉,水中的小船和岸上的建筑在薄雾中若隐若现。
  
  教师设问:还有哪些画家和画作?
  
  学生补充:荷兰的梵高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他的作品《向日葵》让人感受到灼热阳光下的灿烂。法国画家塞尚擅长画静物色彩反差强烈、立体感强,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教师强调: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象画派有进一步发展,强烈主张个性的抒发。梵高和塞尚的作品大多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明快,富于装饰韵味。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2.作业:请学生课下搜集其他美术流派的作品,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现实主义美术和印象画派
  
  (一)现实主义
  
  米勒《拾穗者》
  
  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二)印象画派
  
  1.莫奈《日出·印象》
  
  2.特点:注重光与色
  
  【答辩题目解析】
  
  1.除了现实主义美术和印象画派,你还了解哪些绘画流派?
  
  【参考答案】
  
  (1)新古典主义美术。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进行创作;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描和轮廓。
  
  (2)浪漫主义美术。他们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总之,他们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
  
  (3)现代主义美术。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感觉到时代的快节奏;感觉到现代人的精神创伤和心理困惑;感觉到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
  
  2.注意到你的教学中常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什么?
  
  【参考答案】
  
  我觉得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使原来复杂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直观生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历史课堂上,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片段、图片、纪录片等,能更好地营造出具体的历史情境,同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中历史《经济特区的创办》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9日 上海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经济特区的创办
  
  2.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先在深圳,珠海两地试办“出口特区”,准备在取得经验后,再考虑在汕头、厦门两地设置。1980年国家正式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中国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设立特区后,国家给予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在这种政策推动下。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深圳作为最早的经济特区,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一座现代化城市。这种发展速度被称为“深圳速度”,深圳也因此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
  
  1992年,在五个经济特区中,外商实际投入约占全国外商实际投资的29%。外贸出口约占全国出口总值的七分之一;涌现出一百多个技术和管理先进、年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创汇企业。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10分钟。
  
  (2)讲清楚经济特区创办的意义。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答辩题目
  
  1.谈一谈首选深圳等4个地区举办特区的原因?
  
  2.简述历史教学的主要原则。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唱一首歌曲《春天的故事》片段,学生聆听。
  
  教师设疑:其中有一句歌词是“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大家知道这位老人是谁么?这个“圈”指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邓小平决定创办经济特区的历史性事件。
  
  教师引导:同学们知道他是如何创办的吗?特区创办之后又带来了什么影响呢?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概况
  
  教师请学生回顾旧知并阅读课本,提问:为什么要创办经济特区?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学生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要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教师引导设问:对外开放的步骤就是先在深圳、珠海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国家正式定名为“经济特区”。究竟什么是“经济特区”?“特殊”之处如何体现?
  
  学生回答:“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范围,在这里实行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经济政策,具体包括国家给予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利用特区吸收外资;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这也是“特殊”的体现。
  
  (二)历程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提问:有哪些城市成为了经济特区?是如何一步步创办的?
  
  学生回答: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第一批经济特区,后于1988年又加入了海南岛。
  
  教师在多媒体展示邓小平广东谈话的材料,设疑:第一批城市均选自广东和福建两省,这是为什么?
  
  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加快经济发展的许多有利条件。
  
  学生分析史料:毗邻港澳,靠近国际市场;有许多海外华侨,他们有资金和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
  
  教师展示《沿海对外开放示意图》,提问: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呢?大家可以从地理位置上思考一下。
  
  学生观察概括: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地理位置优越,这使外贸、运输比较方便。而且这些地方背靠大陆,有经济腹地可为依托。
  
  教师补充:结合古代、近代的历史来看,这些地方与海外也有密切交往,有一定的外贸基础。
  
  (三)作用
  
  教师展示相关材料并安排学生阅读教材,以小组为单位探究:经济特区的创办有何作用?这个举措有什么战略意义呢?
  
  中央确定,对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把经济尽快搞上去。这个重大的决策,对加速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小组代表归纳:加速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的排头兵。1992年,五个经济特区在吸引外资和对外出口方面都领先其他城市,这对沿海地区发展经济具有示范作用,同时也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教师顺势展示深圳的今昔对比图片,并讲解:深圳作为最早的经济特区,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现代化城市,这种发展速度被称为“深圳速度”,深圳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进行情感升华。
  
  作业:课下搜集第一批经济特区的资料,感受一下对外开放在人们衣食住行方面带来的变化。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谈一谈首选深圳等4个地区举办特区的原因?
  
  【参考答案】
  
  这四个地方在地理、人文条件方面具有展开对外经济活动的优势。
  
  (1)靠近国际市场。深圳和珠海与香港、澳门毗邻。汕头和厦门也与港澳临近。厦门还面对台湾。
  
  (2)历史上这些地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3)深圳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汕头和厦门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海运港口。
  
  (4)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为依托。
  
  (5)海外华侨、外籍华人有许多人的祖籍就在这里。
  
  2.简述历史教学的主要原则。
  
  【参考答案】
  
  (1)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原则。
  
  (2)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3)系统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4)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
  
  (5)掌握性与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
  
  (6)接受性与探究性相结合的原则。
  
  (7)体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在线报名,立刻定制专属提升方案。